最新消息

手術前一刻、眼鏡都摘了還被推銷!自費最高佔一半營收,誰害醫護扛業績

引用yahoo新聞及天下雜誌報導

文:彭子珊 圖片來源:王建棟攝、鄭郁勳繪

保溫毯、人工水晶體、敷料……,部份醫護自有話術,讓人多掏一點錢。然而,比較貴的自費醫材,卻不見得是病人真正需要的。醫護變身推銷員背後,是醫院做愈多、賺愈少的總額窘境。自費市場的發展,是醫療技術的演進,也是健保總額壓縮下的現象。

醫護變推銷員,「扭曲到很可怕」

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、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觀察,不管公私立各級醫院,「院長都會提到要大力發展自費項目,沒有一家醫院說不要發展。」

這樣的趨勢,在醫院最密集的雙北更加明顯。「台北的醫院許多自費比例都高達總營收的三至五成,」一位醫學中心院長透露。

許多站在第一線的醫師、護理師被迫成為「推銷員」。中部一位地區醫院院長觀察,「現在自費已經扭曲到很可怕,很多醫院的醫師都有業績額度,一個月要賺到多少錢。」

追根究柢,原因之一仍在量出為入的健保總額,先算好下一年度的給付額度,再以健保費和補充保費因應。各醫院都有分配到的服務點數,一旦超過就直接核減,如同「斷頭」。

商業保險的推力,也成了自費亂象升溫的另一把火。

先問病人有沒有保險,再決定要不要建議自費醫療,已經是許多醫院的標準流程。去年離開醫學中心,轉作照服員督導的專科護理師曉萍(化名)坦言,在醫院工作都要「先問病人有沒有保險,有的話就可以鼓吹他用自費的敷料,醫院會教你話術去說。」

自救1:院長出手嚴管
台大控制在 25%、北榮會影響升遷

 

為杜絕這些亂象以免損害病患權益,許多醫學中心院長從管理面著手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即認為,「應該要管,」從制度設計著手,不要讓醫師走偏。台大自費佔比已經連3年微幅增加,但吳明賢盡力將比例控制在25%以下。

素有「陳健保」之稱的陳威明,也沒有鬆手。「我沒有反對自費,我反對的是不必要的自費、不該用的自費,」他強調,「本人不鼓勵使用無功能差別的自費醫材和藥品,不該用而用,我會不高興,也會影響同仁升遷。」

但也有醫院看準不同客群,在自費市場找到機會。

自救2:和保險公司簽約推全自費
台安國際醫療,不吃健保資源

位在台北小巨蛋附近的台安醫院,自費收入佔比就高達45%。「都會區尤其是台北市,自費推廣比較容易,」台安院長黃暉庭解釋,但其特點是,國際醫療的VIP門診或特別門診,從掛號費、藥費到檢查費全部自費,不用到健保資源。

做到全自費,是因為台安醫院發現,許多在駐台代表處工作的人、海外僑民等,都有商業保險。現在台安也跟全球70家保險公司簽約,看診者只要有這些保險,「看完診,簽個字就可以離開了。若是住院,我們也會跟國外的私人保險公司洽談,看有多少額度可以應用,」黃暉庭不諱言。

像這樣的國際醫療,全自費的藥費、檢查費,私人保險公司的給付跟健保比起來,至少是1.5倍或更高。

每間醫院的策略不同,適切的自費醫療是投資健康,但不必要、不該用的自費如何減少,同時提升醫療照護品質,才是面對2025超高齡社會的關鍵。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89%8B%E8%A1%93%E5%89%8D%E4%B8%80%E5%88%BB%E3%80%81%E7%9C%BC%E9%8F%A1%E9%83%BD%E6%91%98%E4%BA%86%E9%82%84%E8%A2%AB%E6%8E%A8%E9%8A%B7%EF%BC%81%E8%87%AA%E8%B2%BB%E6%9C%80%E9%AB%98%E4%BD%94%E4%B8%80%E5%8D%8A%E7%87%9F%E6%94%B6%EF%BC%8C%E8%AA%B0%E5%AE%B3%E9%86%AB%E8%AD%B7%E6%89%9B%E6%A5%AD%E7%B8%BE-011413494.html